首页 > 市委九届八次全会
吸引贤才回乡助力乡村振兴———浚县卫贤镇实施人才返乡创业项目见闻
来源:鹤壁新闻网2019-08-19

□鹤报融媒体记者 朱向阳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浚县卫贤镇鼓励广大能人志士回归乡村、反哺桑梓,带动乡镇经济发展。去年至今,已促成人才返乡创业项目6个,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103人。8月8日,记者前往卫贤镇采访,了解这里实施人才振兴的新办法、好经验。

新建副食厂,让30余名乡亲在家门口就业

“根据我们的基层工作经验,很多人在外打拼多年,但根在农村、情系家乡,很乐意帮助家乡发展。”浚县卫贤镇镇长魏志刚说,“我们定期请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举荐,制订引贤计划,发挥这些在外发展的能人们在经验、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邀请他们投身家乡发展。”

在卫贤镇任屯村副食加工车间内,员工温红梅全副武装”,口罩、手套、卫生服一样不落。她左手拿起一根竹签,右手抓起一把鸡肉,把肉一片片穿在竹签上,动作熟练、麻利。“我的速度比较快,正常工作一天,做两三千串儿没问题。”温红梅说。

这个副食厂建有操作间、冷库,还有仓库、更衣室,厂区有600多平方米。老板叫任文明,多年前在山西从事机械工程行业,有一些积蓄。今年年初,他接受镇里的邀请,投资32万元建起了这个副食厂,4月下旬投产,主营肉串儿、鸭肠等食品的来料加工。本村及周边村里的30余名村民到这儿工作,其中多数是留守妇女。

“这工作一点儿也不累,计件拿工资,时间还自由,有事好请假。”43岁的温红梅说,她家有小孩和老人,到副食厂工作,顺路可以接送孩子。上个月,温红梅领到了2100多元的工资。

“我不需要啥经济回报,厂子能自己‘造血’后,挣的钱全部投入村级公益事业,真心想为家乡发展做些事情。”任文明说。

“排查信息,仔细核实,逐一考察,优中选优。”卫贤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周俊峰说出了自己的引贤诀窍。

捐资7万余元,资助10余名家乡学生

前公堂村,一条5米宽、长约1公里的水泥路从村里穿过,即使两辆轿车并排行驶也能轻松通过。村民回忆,就在4年前,这条路还是坑坑洼洼的,走上去脚上满是土……

“我经济上宽裕一些,就有意帮村里改善一下出行环境。”河南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守庆说,“我是党员,看到俺村比较落后,心里很不舒服,就决定拿出5万元,跟大家一起修路。”

周岩岩是前公堂村为数不多的研究生,因家庭贫困,去宁夏读书前一直在为生活费发愁。同村的周守庆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向他资助了5000元。周岩岩的爷爷周敬堂说:“多亏人家帮忙,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现在路费和生活费都有了。”

2016年至今,周守庆共出资7万余元,资助10多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其中3名贫困生每人获助5000元,其他学生分别得到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资助。“我还送给每人一个箱包,方便他们携带行李,也希望他们要带着理想去读书,不能忘记家乡情。”周守庆说。

今年4月,浚县卫贤镇召开人才振兴和乡贤工作会议,选出首批21名乡贤,向他们颁发“卫贤镇乡贤”荣誉证书。周守庆被评定为卫贤镇首批乡贤之一,他建立日鑫专项助学基金,着手长期帮助困难学生。

促成人才返乡创业项目6个,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103人

卫贤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仍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价值不突出。近年来,卫贤镇招才引智,强化人才支撑,全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位于曹香菜村南侧的鹤壁兴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是一处废弃的粮库。“公司的建立盘活了闲置资产,生产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减少动物抗生素的使用。”公司副总经理何新民介绍,他们生产的农业菌肥是化学肥料的替代品,可避免化学物质对土地和人体带来的损害。

“我们还打算生产销售菌类包衣产品,现已申请了生产许可证,进入试生产阶段。”何新民说,“我们已与中国农业大学达成合作,博士流动工作站也在申请中。产品采用可降解制剂,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还能防止病虫害。”

卫贤镇副镇长崔海民介绍,该公司董事长孙海军是卫贤镇人,通过销售饲料起家,后来在外地从事房地产开发,2018年受邀回乡投资。

“截至目前,卫贤镇已促成人才返乡创业项目6个,包含食品加工、家居建材等行业,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103人,其中家庭贫困劳动力20人。”周俊峰说。

卫贤镇党委书记张进黎说:“我们的人才智库在城镇统筹发展、农村矛盾调解、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我们将继续发挥人才优势,鼓励人才通过项目回迁、技术回援等方式助推家乡发展,带动全面振兴。”  

责任编辑:刘彭军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姓名:
电话: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