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鹤壁 > 社会
融通中西医 济世五十载!鹤壁76岁医生退休不退岗,仍然坚持每天坐诊
来源:鹤壁新闻网2024-09-19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首席记者 王帅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埋头进修学习医术孜孜不倦,40多岁北上求学精进医术。他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为当地乡亲看病,尤其在疑难杂症方面独具专长,还收获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

与其他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不同,如今,76岁的姜长林退休不退岗,仍然坚持每天在淇县中医院疑难杂症门诊坐诊。“只要身体允许,我还是喜欢治病救人。每当为患者看好病,我就特别高兴,很有成就感,这就是我的乐趣!”他道出原委。

北上学中医

两年里记下两三千页笔记

十几岁学西医,20多岁上临床,姜长林西医当得好好的,为何中途要学中医?还要从他青年时期的经历说起。

上世纪70年代,乡镇信息闭塞。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姜长林非常珍惜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1974年至1976年,单位安排他到安阳地区医院大外科进修;1980年至1981年,他又到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郑大一附院)大内科进修。这不仅让他开阔了眼界,医术也明显提高,但始终有个谜团萦绕心头:“西医的科室我基本都经历了一遍,有些疾病是治不了的,不知道传统中医能不能治好?”

1990年至1991年,单位选派姜长林去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进修,跟随国内知名心血管病专家顾复生教授学习。其间,他得知当时的卫生部为提升全国中医诊疗水平,委托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首期西学中班,邀请薛伯寿、路志正、谢海洲等全国名中医授课,学制两年。“大咖”授课机会难得。进修结束的姜长林没有回淇县,而是征得单位同意,报名进入西学中班,继续留在北京学习。

麻疹合并肺炎、心衰,吃了几块钱的中药后病愈;在溶栓还未应用于临床前,偏瘫患者通过针灸站了起来……这些看起来无法治愈的患者在老师们的手里得到救治,姜长林觉得不可思议。“课堂上老师讲多快,我就记多快。老师带着我们出诊,讲一句,我记一句。有时候几个老师同时坐诊,我怕漏了知识点,就借同学的笔记抄。遇到不明白的内容,我会反复看,每看一次体悟都不一样,一本讲义最长能看半年。”姜长林说,两年下来,他记了两三千页的笔记。

破除“门户之见”

让中西医结合达到“1+1>2”的效果

老师教的方法有了,但真正学为己用的路还很漫长。回到淇县,姜长林像老牛吃草一样慢慢消化吸收,领悟老师们的学术思想和中医的博大精深。

“针对这种病,老师为什么用这个方子、用这一味药?我经常从中医辨证角度思考,领悟到了才算我学到手了。”9月9日,姜长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几本在北京求学时的笔记,泛黄的笔记本边角已被他翻烂,“遇到一些问题时,我还会拿出来再看看”。

几年前,一名不明原因的高烧患者找到姜长林。该患者持续高烧长达半年,辗转省内多家医院治疗,输了液退烧,停输后又烧,花了不少钱,病依然没看好。姜长林边问诊边思考,突然想起当年老师说的一句话“大黄退烧,如提壶揭盖”。有方法了,结合病人实际情况辨证施治,在开出的中药方剂“人参白虎汤”基础上,加入大黄等几味中药,病人喝了七八服,一周后体温恢复正常,又喝了几服,身体康复。

姜长林认为,从学到手到学以致用,需要很多临床的磨炼。行医中,姜长林破除中西医“门户之见”,让中西医结合达到“1+1>2”的效果,为病患造福。“肾炎辨证论治是我这些年在临床上总结整理的一些资料,打破中西医的局限,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让肾病患者恢复健康。”姜长林告诉记者,几十年攒下的经验他也时常跟年轻人分享,希望能以身示范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孙玉倩审核人:冯丽敏总值班:安荣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姓名:
电话: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