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记者 朱向阳 霍海洋】10月13日,在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一块农田里,大型秸秆粉碎机正在田间作业。一名身材健硕、皮肤黝黑的汉子站在田边,不时通过对讲机叮嘱机械操作人员注意事项。
这名汉子名叫董本波,是河南春晓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这块大田的耕种者。正是他,默默无闻、孜孜不倦,深耕小麦育种30余年,培育出多个优质小麦品种。
采访董本波,源自他今年创下的一项全国纪录。6月6日,高产攻关田内,小麦单产912.6公斤的喜讯传出。这一数据创下了今年全国冬小麦单产新高。而这一纪录的诞生,在董本波看来,关键密码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小麦种子。
30年间,从农校毕业到农场工作,从代理麦种到代繁麦种,再到自行育种,董本波和种子的故事一直在延续,他先后培育出“浚晓9706”“春晓158”“春晓186”“春晓159”“春晓196”多个小麦高产品种。近些年,这些种子平均每年有近2700万斤种在祖国大地上。
采访过程中,参与采访的记者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一个细节——董本波的肤色。
虽说很多农业工作者因为长年累月在田间劳作,皮肤被晒黑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董本波的黑,是一种发亮的黝黑。
“人黑点没啥,能育出好种子就值得!”董本波告诉我们,他能在育种路上坚持下去,得益于一位始终鼓励他的长者。这位长者不是别人,而是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及“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等荣誉称号的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
“在海南期间,程老还让我帮他给玉米授粉呢。”董本波心里很暖和,他说:“这是程老对我的信任啊!”
这样朴实的话语让人非常动容!因为这是育种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更是育种人奉献精神的传递和接力。
董本波说,在强国复兴的新征程上,他将继续秉持初心,奋勇前行,持续加大种业研发力度,让中国碗装满中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