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记者 刘倩倩】一边是闲置“沉睡”的公物资产,一边是急需采购的物资。如何盘活闲置资产,实现公物资产的有效利用和无缝对接?11月27日,记者在市财政局院内一间“小仓库”找到了答案。
“这间仓库是我们市级政府公物仓的实体公物仓,我们还有N个虚拟公物仓。通过建好用活公物仓,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每一份国有资产都能发挥最大效益。”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事务中心公物仓管理部负责人董小丽介绍,我市利用数智力量搭建起“线上+线下”“实体+虚拟”的公物仓融合管理模式,让“小仓库”发挥大作用。
“闲”资产“活”起来
老旧办公桌椅板凳没地方放?送到公物仓!临时机构急需办公设备,通过公物仓调拨,不仅减少财政支出,而且方便快捷……“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电子二维码,手机扫一扫,资产的名称、型号、编号等信息就出来了。”董小丽介绍,市级政府公物仓的物品实行“赋码”管理,大到档案柜、桌椅、空调、洗衣机,小到电脑、微波炉、手机、对讲机等物品,在市级政府公物仓管理平台都有着详细登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过“紧日子”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要求,我市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探索建立资产调剂和共享共用新机制,盘活用好存量资产,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事务中心持续加大政府公物仓管理力度,拓宽公物仓内涵和外延,实现了闲置资产保值增值、共享共用,让国有资产管理严起来、实起来,让闲置资产动起来、活起来,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值。
公物仓资产从无到有,从办公桌椅到专用设备,品种日益丰富。随着近几年的有效利用,公物仓变身节俭仓、调剂仓,让各类闲置、低使用率的公物各尽其用。目前,公物仓按照“线上+线下、实体+虚拟”的运行模式将单位借用资产的申报、审批、领取等各环节有序串联,有效实现公物仓运行各环节的智能一体化管理。
“紧日子”换“好日子”
政府公物仓是国有资产改革的新生事物,对当前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盘活“沉睡”资产、节约行政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组数据表明我市如何通过公物仓运行让“紧日子”变成“好日子”:2017年以来,市级政府公物仓已接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75批次1.3万余件,办理借用及调拨资产120批次7800余件,节约财政资金1190余万元,处置资产21批次,处置收入1700余万元。
“公物仓不是简单地让国有资产‘颗粒归仓’,而是要让资产高效运转。”董小丽介绍,按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公物仓资产共享共用,灵活配置的作用,我市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模式,制定了《鹤壁市市级政府公物仓资产管理操作细则(暂行)》,对公物仓资产移交、借用、调拨、处置等程序进一步明确,规范了公物仓的资产管理。
“要配置的资产,均优先从公物仓调拨,调配不足时再进行采购。”董小丽介绍,如此一来,就形成了“资产购置—投入使用—闲置调配—报废拍卖—回收资金—再购置”的良性循环,避免了各单位间资产配置不均衡、资产闲置与短缺并存、相同资产重复购置的情况。
公物仓的民生温度
“公物仓调拨的桌椅帮助我们搭起了国画台,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培养了兴趣、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展现了魅力。”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国画教室内,浓郁的翰墨丹青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宛如走进了别样的美妙世界。该校美术教师胡京涛用手语向记者介绍,学校打造特色课程得益于公物仓的助力,让特殊孩子的梦想得以顺利启航。
除临时机构优先调剂外,公物仓的资产也会对市直学校等单位予以倾斜。“我们学校的会议室,也是学生们的活动室,物品是公物仓调拨的,让学生们在温馨整洁的环境中参加活动。艺术展览丰富校园生活,叠被子、系鞋带等生活实践,帮助学生提升了生活技能。”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许文强介绍,依托公物仓调拨的物资,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予特殊孩子更多的帮助和引导,呵护每一个特殊孩子幸福成长。
“我们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盘活用好存量资产,在运行机制优化上积极开展探索,推动公物仓运行实现节约、规范、高效。”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事务中心主任吴超介绍,我市加强对公物仓管理运行,让一些沉睡的资产流动起来,提升国有资产增值效益,实现变负担为收益,以有力行动让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群众过好日子。接下来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事务中心将持续探索创新资产资源共享,提高资产利用率和使用效能,让公物仓切实成为我市国有资产的“调剂仓”“节俭仓”“爱心仓”,将节省下来的资金,更多地投入民生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