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记者 王峥】“付同喜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我们有义务将中原农耕文明传承下去,让文化基因根植于我们的精神血液。”12月22日,在市朗诵协会举办的《中原传统农耕文明》诵读会上,淇县老人付同喜的中原农耕文化主题宣讲,激起了听众李文杰的浓厚兴趣。
鹤壁地处中原,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留下了大量特色鲜明、异彩纷呈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原淇县邮政局局长的岗位上退休后,付同喜抱着“把根留住、把中原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好”的信念,四处搜集中原农耕传统农具3300余件(套),并自费建立博物馆,免费开展中原农耕文明宣讲,让中原农耕文明重获世人关注、重新焕发光彩。
多年来,他醉心中原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积极开展“文明探源我来说”文化普及活动。这份执着打动了身边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女儿将房子腾出来让他修建展厅,有的亲戚朋友将家中老物件赠送给他,亲朋好友得知哪里有稀缺农具的消息也会第一时间告诉他。如今,付同喜创办的朝歌博物馆拥有中原农耕用具、地下红色交通线老物件和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用具4000余件(套),他依托朝歌博物馆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2015年至今,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已经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19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8名、义务讲解员6名、学术专家5名。
2017年,付同喜带领团队成功申报“中原传统农耕文明”“帝辛传说”“箕子传说”三个市级非遗项目。他收集整理了《中原农耕谜语大观》,其中75首被编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河南·谜语卷》。2020年,“中原农耕文化传承与保护”文明实践项目参加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分会场巡展。今年11月,付同喜编著的《中原传统农耕文明》一书,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
今年1月,淇县实验学校104名师生参观朝歌博物馆,研学视频在中国民生经济网浏览量达到48万余人次;5月至7月,北京四中39名高二学生、新疆哈密市伊州区16名老干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37名本、硕、博学生先后到博物馆参观调研。朝歌博物馆自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参观群众23万余人次。
截至目前,朝歌博物馆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河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河南省百姓宣讲示范点”“河南省红色文化宣讲示范基地”。付同喜的事迹多次获得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及《河南日报》《老年春秋》等媒体关注报道,他也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最美五老”“全国百姓学习之星”“河南省优秀新时代宣讲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