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记者 王峥】“柔软的泥土,经过巧手捏制,变成了惟妙惟肖的陶瓷俑,很有意思!”1月7日,在鹤山区中山路街道建安社区,由鹤壁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毛海涛担任宣讲人的“陶韵迎新年·非遗润社区”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悠久的鹤壁窑文化、精湛的非遗技艺让现场体验的社区居民连连赞叹。
鹤山区作为鹤壁窑遗址所在地,有着悠久的陶瓷烧制历史,2007年鹤壁窑烧制技艺被评为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山区中山小学于2003年起开设泥塑社团,毛海涛担任社团教师,作为该文明实践项目的雏形,相关课程深受学生喜爱。2013年,毛海涛牵头的鹤壁集陶瓷俑捏制技艺项目被评为区级非遗传承项目,2017年被列入鹤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更好地传承非遗项目,毛海涛团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课后社团、社区实践等形式,不断扩大“鹤壁集陶瓷俑非遗传承与保护”文明实践项目的活动范围,向全市中小学学生和社区居民免费教授鹤壁集陶瓷俑捏制技艺,通过“迎进来”“走进去”“展出去”三种文明实践方式,进一步激发鹤壁窑文化传承活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迎进来”,在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研学传习基地开展非遗传习活动。基地多次接待鹤报融媒小记者、大中小学学生等团体,连续3年承担全市美术教师陶瓷制作培训工作,以点带面传播陶瓷俑非遗制作技能,多年来已有5万余人参与文明实践,在广大市民心中种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
“走进去”,“进校园、进社区”开展非遗传习活动。毛海涛团队定期到校园和社区开展宣讲,向学生们传授陶瓷俑捏制技艺,引导学生提升文化素养,让社区群众参与技艺培训,带动社区再就业人员70余人,增强社区文化氛围。中山小学还组织开展了“非遗文化周”活动,专门设置鹤壁集陶瓷俑制作体验课程,增强学生和家长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展出去”,参加省市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积极参加中原文博会、中部六省“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非遗展示、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并承办“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鹤壁市非遗技能大赛”,持续扩大文明实践项目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