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记者 陈志付/文 赵永强 袁国强/图】自浚县正月古庙会被选入春节申遗文本、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申遗成功以来,浚县正月古庙会和浚县民间社火巡演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期待。第十七届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于1月15日开幕,并将持续至3月1日。早在几个月之前,作为浚县正月古庙会的重头戏,社火表演就进入了紧锣密鼓的排练阶段,大家以更加高涨的热情来迎接第十七届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
连日来,记者在浚县采访中了解到,浚县民间社火于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项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在浚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由最初祭祀神灵的朝拜活动,到后来将历史故事、戏剧中的人物和音乐、舞蹈融入表演,成了民间自娱自乐的文艺形式。
浚县社火源于“社”和“火”
“浚县叫闹社火,社火队伍在大街上巡演也叫‘游街’。在浚县正月古庙会上,社火表演又叫‘出会’或‘玩会’。”浚县文广旅局非遗股的申小飞向记者介绍,社火这一民间艺术历史久远,它最早出于古人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和“火”分别是传说中的土地(社)神和火神,每年正月人们以歌舞等形式朝拜社神、火神,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后来经过世世代代发展演变,这种朝拜神灵的活动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社火的表演形式,其表演目的也由“娱神”转变为“娱人”。
据统计,目前浚县社火表演团队有160多个。每到闹社火时从凌晨4点开始,一支支社火队伍纷纷出动,浩浩荡荡齐聚县城,在大街上穿梭巡游。游街过后,各支社火队伍还要依次登上大伾山、浮丘山开展朝顶活动,表达人们欢庆节日、向往美好生活的喜悦心情。
申小飞说,浚县社火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舞狮、武术、高跷、秧歌、花船、竹马、舞龙、盘鼓、背阁、抬老四、顶灯、大头舞等。这些传统的社火表演内容和形式具有浓厚的浚县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社火人物的脸谱、唱词、表演的故事等都印记着浚县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另外,浚县社火生动形象的表演、艳丽的服饰和道具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此,浚县社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民俗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探讨研究的课题。
社火闹得欢 清代县令发奖牌
记者早在2024年12月20日来到浚县卫溪街道顺河社区采访时,这里正在进行社火彩排活动,现场人头攒动。
“第十七届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快要到了,同时我们的纸坊街社火还要在下个月(2025年1月18日、19日)参加‘中华社火,老家非遗’全国巡演(首站)走进郑州的演出,所以我们在半年前就开始了社火排练工作。”顺河社区的朱绍民告诉记者。
朱绍民说,顺河社区(原顺河村)沿大运河(卫河)而居,2014年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现在他们社火排练的场地——七彩禾幼儿园原先是山陕会馆,也叫山陕商会,就是当年山西和陕西的商人利用大运河漕运途经浚县的集散地。当年的顺河街不仅有8个水运码头,还是浚县南来北往、东出西进的必经之地,曾经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繁盛至极,为社火的兴盛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顺河社区现有人口2020人,家家户户都玩过社火。”朱绍民向记者介绍,他5岁时就开始跟父亲练习踩高跷,他们这里父子、祖孙共同参加社火表演的比比皆是。朱绍民说,从县志上看,顺河社区纸坊街社火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他们的社火节目以高跷、花船和花棍等表演为主,社火中的角色有男有女,他们演绎着一个个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戏剧形象。就拿顺河社区拿手的十来个高跷节目来说,每个节目都演绎着一个故事,像《大金脸大战红孩儿》这个节目演绎的是“南顶老爷收八仙”的传说。故事中说,这八仙是8个贼人转世的。当初,天下有九大贼,闹得州府不宁百姓不安,玉皇大帝派天神降服了8个贼,剩下一个跑掉了,流落世间成为现在的贼。在降服的8个贼里边,年龄最小的韩湘子神通最大,不好降服。最后玉皇大帝派遣南顶老爷下界捉拿韩湘子。南顶老爷即玄武大帝,是北方之神。南顶老爷接到玉帝诏命后亲自出马,以金脸黑袍的装扮与韩湘子相斗,最终降服了韩湘子。所以,这个节目中南顶老爷化身的“大金脸”总是走在表演队伍的最前面。
《苏生与余二姐》这个节目演绎的是苏生与余二姐私订终身的故事。余二姐与苏生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互相倾慕私订终身。余二姐的父亲嫌丢人要活埋了她,余二姐的娘心疼闺女,偷偷把她放跑了,苏生便接走余二姐远走他乡。节目中余二姐化戏曲花旦妆,头顶红绸彩球、身穿花衣花裙;苏生化戏曲武生妆,头戴红地花罗帽,前额贴镜子,肩挑行李。
《白蛇青蛇闹许仙》这个节目,演绎的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白蛇传》。故事起源于北宋时期浚县所辖之地的黑山、许沟一带,后来被编成戏曲广泛流传。顺河社区纸坊街高跷吸收了这一民间传说的内容,以高跷表演的形式将其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除此之外,顺河社区的高跷还有《扑蝴蝶》《老渔翁》《撑船公与货郎妇》《梁山伯与祝英台》《二小赶驴》等节目。他们的社火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演技精湛,能够在表演中展示绝活儿,点燃大家的激情,因而曾经多次在浚县正月古庙会、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等大型活动的社火比赛中获奖。2019年,纸坊街高跷获得了第四届河南省民间文艺金鼎奖(表演奖),被评委会的专家赞誉为“金鼎奖中的金鼎奖”。同时,他们还多次受邀到省内外参加社火表演且广受好评。
朱绍民告诉记者,时间倒推至清朝光绪年间,他们纸坊街的社火闹得最欢,曾得到时任浚县县令陶珙的6次嘉奖,获得金牌和银牌共6块,这些奖牌由一代代纸坊街的会首接力保管并传承至今。朱绍民向记者展示了这些奖牌的照片,上面分别有“正堂陶赏”4个字。“清朝时县衙里的长官称为‘正堂’,光绪二十九年至光绪三十二年陶珙为浚县县令,特别重视农业和文化事业,奉行以农为本创办了浚县最早的农学院。同时,陶珙亲自主持浚县正月古庙会上的社火比赛,为浚县社火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过贡献。”朱绍民说。
历久弥新 浚县社火越闹越火
浚县的冯国相是当地的文史专家,他向记者介绍浚县社火时如数家珍。“社火的历史很久。在浚县民间称观看社火为‘看热闹’和‘瞧玩艺’,看热闹的时候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冯国相介绍,浚县社火表演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和家庭伦理等。1925年3月12日,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逝世,浚县各界人士在文庙后明伦堂举行追悼大会,并通知县城各街道玩会参加,各街道的会首积极响应,纷纷派出社火队到追悼会现场出会祭奠,追悼会越发隆重。
冯国相说,社火能否成功举办取决于会首,会首是社火表演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所以社火对会首的素质要求很高,也就是要有公益心、奉献精神和组织能力。浚县原城关镇有11个村,村村有火神庙,县城四关四街的社火队伍经过火神庙时,会首便会命令大家压住家伙(暂停响器),以示对火神的敬畏。
浚县社火换帖的礼节由来已久,从前每个社火队伍都有一个换帖人,换帖人由学识渊博的绅士担任,社火游街、朝顶时换帖人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两支社火队伍相遇时双方的换帖人双手抱拳行拱手礼,互道“新年好”“正月吉祥”“恭喜发财”等问候语,然后从拜匣中抽出拜帖交换,换帖后再行拱手礼。冯国相说,换帖过程中这些烦琐的礼节后来逐步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行握手礼。现在浚县的社火拜帖通常为红底黑字,帖文从右向左竖写,内容通常为“恭喜贵会”“新年万事如意”等,帖文后边有落款和日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浚县闹社火还有发帖的习俗,沿街一些商户和单位在门前备好香烟茶水,遇到演技好、有特色的游街队伍路过时便会上前发请帖。凡收了请帖的社火队不管表演再忙,到晚上也要去收请帖的地方闹社火,否则即为失礼。如果确实表演安排场满无法抽身,会首就亲自上前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那个时候发帖和接帖的都多,社火表演要持续到深夜。
冯国相介绍,浚县正月古庙会的社火至今沿袭着登山朝顶的习俗,每到正月初八下午,各支社火队伍开始游街,为正月初九大伾山朝拜吕祖拉开序幕;正月十五下午继续游街,为正月十六登浮丘山朝拜碧霞元君的前奏。游街时声势浩大、锣鼓喧天、盛况无比。
依托浚县正月古庙会而开办的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自2008年以来已举办了十六届,浚县社火乘民俗文化节的东风越办越火、越闹越火。市文联主席范海涛就此对记者说,浚县社火是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蛇年春节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鹤壁非遗项目和特色民俗文化走出鹤壁,市文联和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开启了“中华社火,老家非遗”社火全国巡演活动,活动的首站演出于1月18日开始在郑州举行。该项活动将促进浚县社火这一优秀民俗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