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星云在鹤壁科创新城建设了国内首条、首创、非标定制的智能化生产线,可年产数据方舱1万套。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首席记者 李觊/文 鹤壁日报社记者 张宁/图】淇河实验室正式揭牌并入轨运行;全市“科技贷”业务绩效评价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二;2家企业荣获全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创历史新高;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批……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4年,市科技局坚持全过程、全链条创新理念,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加强布局、深化改革、狠抓落实,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
日前记者再次走访发现,如今,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正在从“建框架”向“强功能”有力跃升!
提升平台质效,增强自主创新底气
淇河,绿竹猗猗、水清如玉,温润着鹤城大地。
2024年10月16日,以“淇河”命名的省实验室正式揭牌,让我们从“新”看淇河。
淇河实验室是继河南省科学院鹤壁分院之后,又一落户鹤壁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标志着我市在创新体系建设上再落关键一子、迈出了关键一步。
“淇河实验室通过构建‘1+2+N’运营体系,着力打造创新活力迸发的功能性新材料创新高地。”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华说。
实验室发展离不开专家支撑、人才支持。
2024年,我市在邀请到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魏冬青担任淇河实验室主任后,还柔性集聚了一个与鹤壁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顶级专家团队。
正是有了这些科技界知名专家的坐镇,淇河实验室才能成为相关科技研发领域填补空白点、破解“卡脖子”的创新利器,为产业转型、企业壮大,赢得先机、站立潮头。
从PLC光分路器芯片打破国外垄断,到“女娲星座”首发4颗雷达遥感卫星,再到镁基新材料在智能手机、无人机产业上的应用升级……
鹤壁不大,却有这么多拿得出手的科技创新成果,这少不了科技型企业的自主研发、众多高能级平台的有力支撑,更离不开全市科技部门自上而下统筹谋划。
一条“全过程服务、全链条创新”的鹤壁模式悄然形成,让更多科技型企业有了关键技术攻关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底气。
海镁科技、新拓洋、海昌智能、美瑞科技、禾盛生物等一批批中试基地、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成功申报,让我市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队伍不断壮大。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2024年,我市共获批省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组完成,全市创新体系效能显著提高。
同时,我市已认定市级中试基地1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581家,其中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86家。
为进一步做强“新”的支撑,抢滩布局、向新而行,我市将“一室两城”建设作为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四梁八柱,让科技创新体系愈发稳健。
为全力推进“两城”之一的鹤壁特色中试城建设,我市制定并出台了《鹤壁市支持中试基地发展推进中试城建设的八条政策措施》。
2024年,我市不断加快布局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中试平台,目前全市共建有中试线近70条,成功转化中试项目476个,中试服务收入超过7000万元。
另外,市科技局还加强对全市中试基地的指导和服务,梳理汇总了全市中试基地服务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切实发挥我市中试基地的中试熟化服务功能。
培育企业主体,厚植改革创新锐气
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洞察力、强大的创新创造能力……想要打破技术壁垒,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壮大创新创造生力军队伍是关键。
2024年,市科技局不断深挖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科技型企业,鼓励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
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9家,同比增长21.95%,审核推荐65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望突破150家,省创新龙头企业、“瞪羚”企业达到16家。
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有目共睹。
2024年1—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9.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二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8%,高于全省平均3.7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四。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金融“活水”的滋养。
2024年,全市“科技贷”发放贷款5.8亿元,支持企业90家,是全年目标的580%,全年发放科技贷款贴息市级财政资金124万元。
在推动科技金融工作过程中,我市涌现出很多好的经验做法。
成立“科技特色支行”,“投保贷”联动,“政银企保担”风险共担的科技金融“鹤壁模式”被列入全市改革创新十佳案例及省科技金融典型案例。
开放创新生态,彰显奋楫争先勇气
日前,我市凭借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和特色品牌,在全国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获评“2024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多年来,市科技局一直希望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搭建对外交流的平台,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创新的科研生态环境。
就拿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来说,每年都吸引了不少科技型企业参加。
无论是初创组的小试牛刀,还是成长组的从容应对,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
“通过大赛,我们不仅可以很好地向外界展示科研项目,获得市场的认可,还能拿到大赛的奖补资金,用于企业发展,一举多得。”河南纳新气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毅坤说。
从研发经费投入连年增长,到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新突破,再到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我市科技层面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我市河南邦维高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阻隔电磁防护材料”、河南纳新气体有限公司“黄金气体赋能新质生产力”两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级大赛优秀奖。
——全市实施“兴鹤英才”计划,新认定科技领军人才2人、科技创新创业团队8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人,奖励资金360万元。
——2023年我市研发经费投入18.04亿元,比上年增长30.06%,增速排名全省第三。
——2024年,我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6.73亿元,同比增长41.3%,是省定目标的117.82%。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025年,市科技局将围绕支撑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加速科技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市科技局将立足新型研发机构定位,创新管理机制和科研组织方式,成立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公司,探索打造自我“造血”的实验室运行新模式。
另一方面,他们将以中试链接产业科技创新,打造体制全新、机制灵活、服务特色鲜明的中试服务网络体系,推进鹤壁特色中试城建设。
新的一年,市科技局蓄势待发,坚持党建引领明方向、强基固本筑堡垒,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严把政治关,凝聚科技创新强大合力。
新的一年,市科技局计划实施创新平台提升行动、成果转化加速行动、科技和产业融合行动、体制机制改革行动等,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强劲引擎。2025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聚焦‘一室两城’建设的总目标,以‘建平台、促转化、育产业、强服务’为抓手,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鹤壁实践贡献科技力量。”张建华表示。
![](https://www.hebiw.com//Public/pc/image/juba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