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日报社评论员
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不断提高制造业“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已成为破解制造业发展困局的关键举措。对我市而言,在久久为功中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科学统筹回答好“怎么转”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催化剂,以“一转带三化”为主攻方向,促进结构体系升级、技术路径创新、发展模式优化。
乘“云”而起,御“数”而飞。奔涌的数字浪潮,正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近两年,我市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大力实施“一转带三化”专项行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连续三年全省第二,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省仅两个。一些传统产业也通过数字化转型,有效推动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天海集团引入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生产交付周期缩短了30%;新拓洋“真金白银”投入数字化建设,运营成本降低15%,生产效率提高23%;宝瑞德化工利用AI技术加强安全监控、风险评估、预测维修和应急管理,实现了全流程生产自动化控制,现场作业人员减少了80%以上,在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实践证明,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当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尤其是对传统产业,如同强效催化剂一般,加快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重塑着产业竞争的新优势,释放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性的创新工程,在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既需要我们破解核心平台支撑能力不够强、人才储备不够多、产业链协同程度不够高等系列制约,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把握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打造以点带面、连线成体的数字化转型格局。
明晰路径,分业分类差异化推进。不同规模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呈现不同程度差异,因此要“分行业、分规模”推进。一方面,要依据产业类别分业引导,如电子电器产业可从生产设备智能化提效环节切入,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可从数字减碳环节切入,绿色食品产业可从新消费大数据挖掘环节切入;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规模分类引导,重点针对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评估,研制“小快轻准”产品方案。
树立标杆,打造样板加快规模推广。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投入高、有风险、收益大的战略行动,应当打造一批可学习的行业级企业样板,培育一批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探索一批可复制的典型转型路径,建立一批可执行的转型标准规范,全面引领同行业及产业链上下游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协同创新,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要聚焦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促进各类要素资源汇聚,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融合发展活力;要基于行业现状制定特色产业政策,鼓励链主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融会贯通,实现中小企业“串珠成链”,加快产业链群数字化升级,促进全链企业技术升级、业务增长。
奔涌的数字浪潮,是最好的转型催化剂。只要我们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加快自身变革步伐,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就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加快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掌握主动、赢得先机、勇立潮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做出鹤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