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振领(左一)给群众讲解施肥要领 张胜旗 摄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记者 李明英】“冬季雨雪偏少,这段时间麦苗上边气温低,此时浇水、施肥只长麦根儿不长麦秆儿,根儿壮实了,到时小麦返青快、拔节早,想不增产都难!”近日,在淇县卫都街道袁庄村,被村民称为农技科普员的贾振领,一边给小麦施肥、浇水,一边给围在身边的几名村民讲施肥、浇水的要领。
“听着还真是这么回事儿,我们现在就回家去准备准备,也给麦田施施肥、浇浇水。”
“我和大伙儿一样,以前都是开了春再施肥、浇水,自打我从市、县农技专家那里学到了年前施肥、浇灌越冬水的方法后,与以前相比,小麦增产确实很明显。”贾振领自信地说,“我非常乐意把这些经过实践检验有效果的农业技术教给乡亲们,大伙儿能多打粮食,我也高兴。”
没一会儿,贾振领就把3亩地施好了肥,浇好了水。
今年69岁的贾振领除了自家的10多亩地,还陆续流转了40亩地。他特别注重科学种田,一到农闲时节就到市农科院、淇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向专家们请教,慢慢地学到了很多农业技术。
贾振领听从市农科院专家的建议,去年麦收后种了20亩高油酸花生,净利润竟然达到了8万余元,现在说起来还乐得合不拢嘴。
看着贾振领靠着学到的农业技术种田,不断增加收入,向他请教科学种田的乡亲越来越多,贾振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技科普员。
该街道西杨庄村村民黄宏新谈起贾振领直竖大拇指。原来,黄宏新去年也种了20多亩麦茬花生,但是产量比贾振领少了一半。他来找贾振领分析原因,从选种、播种、除草、浇水、施肥一路捋下去,最后发现还是在播种上出了问题。
“当时贾振领说,根据专家指导,一亩地下种不能超过20斤。对专家的话我是半信半疑,因为根据以前的经验,下种最少需要40斤,不超过20斤,苗儿会不会稀呀?带着疑问和多年种地的经验,就自己做主下了30斤种子,结果只长秧苗不结果。”黄宏新还在后悔当时没听贾振领的话。“贾振领严格按照专家的要求下种,苗儿是稀了,可是每一秧结的果都很多,总产量上去了,肯定丰收啊。”黄宏新感慨,丰产增收离不开农业技术,不服还真不行。今年,他不仅要跟着贾振领种花生,而且还要扩大种植面积。
如今,贾振领在用自己学习到的农业技术帮助更多村民。“土地就是农民的希望,钻研如何把地种好,就是俺最开心的事。”贾振领说。
![](https://www.hebiw.com//Public/pc/image/juba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