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山城区东一巷青少年书屋读书 山城区创城办供图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记者 王峥】将美好生活“圈”在群众身边。
近年来,山城区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十有城市建设为抓手,探索推行“1334”工作思路,在业态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实现生活圈由“建”向“管”和“用”转变,有力推动群众幸福满意指数不断攀升。
聚力“一个目标” 切实提高全域建设水平
3分钟到生鲜超市买菜,5分钟到淇河书屋看书,8分钟到共享操场慢跑……这是山城区居民老田现在的幸福圈生活片段。
立足群众需求、聚焦服务品质,山城区以匠心造精品、以品质树品牌,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全力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建设,为我市在全国树立叫得响、推得开的鹤壁品牌做出山城贡献。
围绕“三个群体” 着力丰富便民服务内涵
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需求,山城区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与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等工作相衔接,不断优化提升服务质效。
围绕“一老”,在全省率先实现7个街道、62个城市社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建成并运营30个老年助餐场所,提供助餐服务8000余人次;加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建设,组织28支家庭医生队伍为2万余名老年人开展入户巡诊,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职能全覆盖,相关做法被央视报道。
围绕“一小”,建成室外综合健身场地357处、中小学和幼儿园56所,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覆盖率100%;改造提升3家民办托育服务机构,满足0至3岁婴幼儿托育需求;谋划推进枫岭公园、积善园等公园游园适儿化改造,营造浓厚的儿童友好城市氛围。
围绕“一青壮”,全面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要求,依托48个零工市场、技能就业服务站,开展用工对接活动26场、职业技能培训班30期,发布就业岗位9000多个,促进4400多名群众实现就业,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赋能。
实施“三大行动” 全面提升管理使用效率
山城区将生活圈发展重心由“建”转向“管”和“用”,打造公益化特色化可持续的便民生活圈。
开展强弱项、补短板专项行动。出台《山城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对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业态“有没有”分型表等,全面查漏补缺;强化督查问效,形成周例会、月调度、季总结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生活圈建设全面提升。
开展创新探索高效服务工作模式专项行动。依托以居家养老为特色的广场社区、以文化惠民为特色的山城西巷社区、以婚恋就业为特色的爱情小巷、以智慧生活服务为特色的馨苑二区、以中医诊疗为特色的东一巷社区等特色典型社区建设经验,创新探索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搭载养老、托幼、社交等多种特色服务的“1+N”社区服务模式。
积极开展培育山城特色品牌专项行动。持续擦亮淇河书屋、“医养康”、特色典型社区建设等品牌,培育乡村版、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治理合伙人等细分领域新品牌,形成多元化生活圈品牌和经验模式。
做优“四项服务” 加快推进特色亮点培育
做优健康生活服务,丰富服务供给。以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为依托,优化老年食堂、零工驿站等便民服务设施。推行“社区服务中心+”系列活动,推动民政、文旅、人力资源、卫生健康等服务资源下沉,组织开展养老助餐、就业招聘、公益培训、义诊等活动600余场次。
做优消费服务,提升消费体验。加快“一店一早”“一菜一修”“小修小补”等便民服务的普及和覆盖。设置10个便民点,引导流动摊贩规范经营;提档升级长风市场、中心农贸市场,引导品牌连锁超市进社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做优淇河书屋运营服务,助力书香山城建设。坚持“资源共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做”,鼓励学校、企业参与书屋运营,已完成淇河书屋馨苑二区站与山城区第一小学、淇河书屋鹤煤八矿站与鹤煤八矿的合作。创新“校社共建、家校共享、社会共育”运营模式,开展趣味读书活动100余场,营造全民阅读良好氛围。
做优智慧生活圈服务,突出创新发展。推行“机构、社区、居家”三级联动智慧医养模式,构建“互联网+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受理处置案件约2.47万件,处置率超97%,让城市管理更智能、更精准、更高效。
![](https://www.hebiw.com//Public/pc/image/jubao.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