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幻灯
淇县:打造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样本
来源:鹤壁新闻网2025-02-25

b7c79fef-e53f-41c7-a210-78d369bbc24c.jpg

△图为淇县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 张胜旗 摄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记者 汪丽娜 通讯员 原宁】整洁明亮的超市里,新鲜的水果蔬菜、各种品牌的零食饮料、日常所需的家居用品摆满了货架,顾客络绎不绝,服务员们忙碌有序。这是记者2月24日在淇县和缘商贸有限公司旗下多个龙凤缘商超见到的场景。历经28载砥砺奋斗,该公司始终坚持“成长在淇县、服务于淇县”的理念,从一家小型零售商成长为淇县百姓家门口的商超品牌,也成为该县县、乡、村三级商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借助商务部大力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东风,淇县抢抓机遇、锐意创新,以建设“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三级商业服务体系为目标,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工作。先后实施县域商业建设项目27个,拉动社会投资2.63亿元,项目资金拨付率和项目完成率达到双100%。该县喜获两次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首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河南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县等国家级和省级荣誉,淇县做法成功入选商务部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2024年9月27日,在商务部举办的全国县域商业创新发展交流大会上,淇县作为全省唯一经验分享示范县参会作交流发言,“淇县经验”再次向全国推广。

高位统筹聚合力,构建协同推进新机制

淇县高标准搭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组织和政策支撑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19个部门和乡(镇、街道)一把手为成员的商业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高站位、大格局统筹协调推进此项工作。

出台《淇县加强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实施方案》《淇县商业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等“1+10”文件。建立商务工信、财政、农业农村等9个部门参与的县域商业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研判,一季一公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三级网络强基础, 城乡融合激发新动能

为充分发挥县城和乡镇的枢纽节点作用,淇县着力“夯基础、补短板、增活力”,加快县乡商业设施改造升级。建成2个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6个乡镇商贸中心、2个乡镇前置仓、210个村级便民商店、1个农产品网络零售监测中心。

县域商业焕新升级。引导裕隆·爱尚城、龙凤缘·朝歌未来城升级改造为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新增影音电玩、美容美妆、亲子娱乐等多种消费业态,满足周边10万人的高档次、品牌化消费需求,均已达到提升型标准。

乡镇枢纽功能跃升。结合淇县实际,在全县6个乡镇商贸中心设立了母婴服务、社区团购等便民服务区,配备充电桩、健身器材、儿童娱乐等设施,有效提高乡镇商品供给质量,丰富消费场景。因地制宜建设2个乡镇前置仓,满足乡村居民“一站式”消费需求,乡镇商贸中心收入提升16%。

村级网点全域覆盖。淇县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优势,持续对村级便民店进行改造提升、服务下沉。全县行政村村级便民店100%覆盖,并提供快递收发、社区团购等业务,便利村民就近消费。

智慧物流破壁垒,畅通城乡循环新脉络

围绕“强主体、优服务、促共享”目标,淇县投资3000万元建成河南省首个县域全自动化“统仓共配”中心,入驻邮政、“三通一达”、社区团购等物流快递企业,配备全自动智能分拣线,日均分拣快件10万余单,物流配送通过“三个首创”,实现了统一仓储、统一分拣、统一中转、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统一管理,“六统一”共配模式被商务部作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统筹县级物流资源。在“统仓共配”中心,首创末端码互认技术,实现了“服务器共享、分拣系统共用、末端码互认”,打通了各快递品牌间的数据壁垒。首创“商邮快”两级共配模式,进村快递由邮政公司“一日两派”,配送时效提速到1至3小时,覆盖所有行政村和670个社区团购自提点。首创快递包裹、社区团购、商贸快消品混检共配模式,实现配送企业、快递企业、快消品经营单位、村级网点和农民群众“五方受益”,配送费用同比节约近30%,切实降低了快递成本。

完善村级末端物流。依托邮政速递、“万村千乡”等综合配送网络和乡镇前置仓,日均向全县村级便民商店配送粮油、肉蛋奶和生鲜果蔬等生活必需品30余吨,休闲零食、酒水饮品、农资电料等5万余件。越来越多的优质商品走进千家万户,实现快递与商贸共同配送,形成了“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电商快递服务新格局,全县行政村快递通达率100%,提高了乡村配送时效和密度。

产业融合促振兴,打造富民增收新引擎

淇县围绕预制菜食品、休闲食品、果蔬等农特产品,建设各种冷藏保鲜设施176座,建成县域农特产品物流分拣和农资配送中心2个、商品化处理设施中心和农产品电商直采基地11个,“电商+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基地”3个,补齐农产品供应链“最初一公里”短板。

贯通农产品上行通道。依托朝歌小米、辣椒、红薯、鸭蛋、黄桃等特色农产品原产地优势,利用农产品电商直采基地和商品化处理中心,引导和缘商贸等电商平台和商贸流通企业,采取“平台+产业+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县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5.3万亩,商品转化率提高32%,实现了农业种植、运输、销售全链条合作。

打造区域品牌集群。依托厚重的朝歌文化资源,打造了“朝歌印象”电商公共品牌和“朝歌有礼”文旅公共品牌,鼓励企业依托“朝歌印象”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涌现出了“淇河三珍”“朝歌山小米”“朝歌寨”“温坡花椒”等70多个区域特色品牌和“链多多”“越汇”“米立方”等32个知名企业品牌。

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依托淇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各类电商培训,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电商平台,培育“无臂小伙任建伟”“朝歌小鹿”“小凯歌”等村播达人130余名。大力推广“朝歌寨”锅巴小脆、“恋味儿”金甲鸡柳、“俩老头”五香卤蛋等众多“朝歌爆品”,位居淘宝、京东、拼多多同类品牌第一。先后开展朝歌好物产销对接活动100余场次,“朝歌印象”系列产品年均网络零售额超8亿元,众多朝歌特产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责任编辑:樊翠翠审核人:冯丽敏总值班:陈鸿
鹤壁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鹤壁新闻网讯”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鹤壁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鹤壁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鹤壁新闻网授权咨询:0392-3313875
姓名:
电话: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