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游园满目景 绿意盎然惠民生
——山城区新建提升60余个“口袋公园”见闻
【鹤壁新闻网讯-鹤壁日报社记者 张婷媛】鲜花盛开,绿意融融,漫步山城区街头,时不时就能“转角遇见美”。
近年来,山城区在中心城区拆违植绿、破硬增绿、见缝插绿,新建提升60余个“口袋公园”,它们就像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在城区,擦亮城市生态底色,让居民尽享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福利。
融入历史文化 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
向上园,由废弃厂区改造而成,充分挖掘鹤壁工业历史文化,将齿轮等废弃零件嵌于墙上,打造工业风,展现鹤壁工业变迁与发展。
爱情园,以辖区居民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为切入点,将经典爱情故事、诗词等融入景观,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秀美浪漫”的华丽蝶变。
不仅仅是向上园、爱情园,山城区在“口袋公园”建设中融入该区独特历史文化,一园一景、一园一韵。其中,以“善”文化、“德”文化为主题的游园有29个,彰显红色元素、善行元素、工业元素,实现“口袋游园”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启善园、向善园等以“善”文化为主题,将坚持护送学生过马路的李应喜、救人少年王泯燃等一大批“山城好人”事迹融入其中,延展“善行山城”历史脉络。以豫剧牛派艺术为主题的戏曲园、以厚德载物为主题的承德园、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诚园、以公平正义为主题的獬豸园……一个个富有特色的游园,串起了山城区的生态文化长廊。
实施“公园+” 景上更添“花”
山城区依托游园的集聚效应,积极探索实施“公园+”建设模式,激活城市微空间,景上更添“花”。
“公园+服务”,聚焦民生实事,围绕养老、医疗、就学、就业等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公园+健身”,增加健身器材等设施,打造“全龄健身圈”。
“公园+书香”,依景而建淇河书屋,打造集学习、交流、沙龙于一体的多元“文化新磁场”。
“公园+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非遗魅力,让群众在游玩中乐享文化大餐。
“公园+海绵”,践行海绵城市理念,通过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各类海绵技术措施,对雨水进行消纳和净化。
“公园+智慧”,完善环境监测、智慧管护等功能,增加喷灌、滴灌等节水设施,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此外,山城区积极推进“国球进公园”活动,在枫岭公园、承德园、廉善园等游园、公园新增乒乓球台10个,推广乒乓球运动,增强市民健康意识。建设匹克球场地,让更多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水平的人了解匹克球、爱上匹克球运动,增强全民体质。推进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完善适合儿童的城市标识标牌系统,拓展娱乐运动空间,增设传声筒、彩虹桥、敲击扬琴、摇摇椅等游乐设施,打造山城儿童友好型公园品牌。
